生物顯微鏡-干涉相襯顯微鏡結構
諾馬斯基(Nomarski)微分干涉相襯顯微術(簡稱干涉相襯)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在光學顯微術內出現的一個新分支,即偏振光的雙光束干涉。與其他雙光束干涉顯微術相比,主要區別是:這種顯微術參加干涉的兩文光束均通過物體,然后借某些方法再合成一束以產生干涉,而不是一支通過物體的光束和另一支不通過物體的所謂參考光束之間的干涉。
干涉相襯能將物體的光學厚度梯度如實地反映出來,形成其他顯微術所沒有的三維立體浮雕圖像。
由于微分干涉相襯顯微術對標本的適應性較廣,無論標本厚與薄,折射率相差是否大,染色與否,是否活體,等等,均能觀察,因此在組織胚胎、血液、神經、微生物、生物、流體生物學及許多無機物的觀察上得到廣泛的應用。
干涉相襯顯微鏡在結構上除物鏡和聚光器外,其他結構與一般生物顯微鏡相同。
聚光器類似于位相顯微鏡的轉盤形式,但內部安裝了各種倍率用的諾馬斯基棱鏡。使用不同物鏡時,可以轉動轉盤以選擇相應的棱鏡。
為了擴大使用范圍,某些轉盤內有明視場觀察用的空鏡孔。
物鏡有兩種設計形式。一是每種放大倍率的物鏡各配備一塊諾馬斯基棱鏡,裝配時.棱鏡的相干像平面A’應與物鏡像方焦面重合,如圖3—32所示。使用時只要借螺栓橫向移動棱鏡以改變干涉色即可。這種設計像質好,使用方便,但成本較高。另一種設計是所有物鏡均采用一塊諾馬斯基棱鏡。使用這種裝置時,棱鏡在光軸方向和橫向位置均能調整。對萊一放大倍數的物鏡而言,先軸向調整棱鏡,使相干像面A’與該物鏡像方傷面重合,然后橫向移動棱鏡改變干涉色以取得的觀察效果。這種設計成本較低,但使用則較為復雜。
諾馬斯基棱鏡的角很小(約十幾分),厚度為l一左右,其中一塊棱鏡的光軸與底面夾角約在8.5°,通常用石英制造。
干涉相襯顯微鏡中諾馬斯基微分干涉裝置原理圖中1為起偏器,2和8為諾馬斯基棱鏡,3為聚光鏡物方焦面(即干涉平面A).4為聚光鏡,5為物體,6為物鏡,7為物鏡像方焦面(即干涉平面A’).9為檢偏鏡,10為像平面。可見干涉平面A和A’均在諾馬斯基棱鏡2和8之處,滿足了高倍物鏡和聚光鏡的要求。
實際上,內于棱鏡的膠合面是一斜面,致使其相應的干涉平面也與系統的光軸成一角度,為使干涉平面與系統光軸垂直以便與物鏡(或聚光鏡)的焦面重合,必須將棱鏡相應轉動一個角度方可。
備注:禁止復制或轉載生物顯微鏡-干涉相襯顯微鏡結構文章http://www.cnnoptics.com/